當前位置:首頁>資訊中心>新利福彩3d开奖> 聊聊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“三 + 6”模式?

聊聊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“三 + 6”模式?

點擊:4184 日期:2018-02-26 選擇字號:
在新能源、智能化高速發展的今天,車已經從單純的交通工具,逐步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。既然技術讓生活變得多彩,對車產品“設計”的目標和要求,就不能墨守成規,停滯不前,需要不斷的調整和創新。
動力電池係統是新能源車輛的核心部分。係統結構,又是保障其功能完整性、安全性的重要環節。從近幾年全球產品分析來看,結構設計,發展非常迅速並趨於成熟。也不乏精品出現,技術達到爐火純青。
我通過多年係統集成設計,也在不斷摸索和總結。逐漸形成用於自己設計工作的一套方法:結構“三+6”設計模式。並在多個項目中應用。取得不錯的效果。當然了,隨著認識的提高,還在不斷的總結和擴展。

本文重點介紹電池係統 “三”大結構安全性設計,並通過leaf 經典案例,把 “三+6”思想貫穿起來,便於理解。

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三+6模式

“三+6”模式是什麼:
從字麵不難理解:“三”代表大結構;“6”代表功能單元小結構。主要是對電池係統眾多不同功能結構和功能特點重新梳理和定義。突出其設計要點。
“三+6”模式優點:讓設計“有的放矢”。讓功能設計“更完整”。

三+6”模式,讓需要“強”的地方更強:例如框架的功能安全設計。功能完整性:例如電池係統殼體設計發展,從單純的“箱子”簡單結構形式,向融合了多種特性元素的“先進殼體”進步。

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三+6模式

“三 + 6”模式特點:理解關聯性,細分“大”結構,強化“小”結構。

下麵是leaf結構爆炸圖,結構單元的複雜性可見一斑。同時,結構元素關聯性又非常強,內框架結構不僅僅要兼顧對模組的承重,還要考慮安全特性設計、支架特性設計等。所以,需要把大結構元素提煉出來,重點設計。再如IP小結構,看似小結構需求,但其設計難度很大。不單單是膠條的設計,還有多層密封結構,其密封精髓“冗餘”設計(就是內護板的“牙邊”結構)、“壓縮量”密封本質,非常有特色。更需要強化設計。總之,結構關係千絲萬縷。需要把這些結構特性因素區分和歸納,突出其主要特點,兼顧其它特性。接下來,就一些結構“點”設計,進一步展開和分析:

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三+6模式

1、 框架結構:是最重要的“三”大結構設計靈魂,重點在“安全”
在我們早期新能源車設計中,很多是在現有車身改製而成。並非正向設計。電池係統與車身結構被動配合,係統結構也多采用了“箱子”結構設計(也是簡單設計的代名詞)。通過一定厚度鋼板折彎、拚焊就完成了設計。承重功能主要依靠“厚度”解決。加上仿真也不充分,導致電池係統箱體出現開裂、支架斷裂。這種結構功能設計模糊,承重、加強、防護、等諸多功能於集於一體。很難做到安全。功能完整性也得不到保障。
“三”大結構,框架結構設計不同,功能定義非常明確。例如,內框架主要任務是完成模組的承載,例如可以采用1.5mm、1.8mm 中高強鋼完成;外框架結構,類似於內框架設計要求,隻不過它的作用是對係統的承載,通過支架,完成和車身的裝配結合;防護麵板(含下殼體防護麵板、上蓋板),下殼體防護板,在內、外框架之間,沒有承載作用,隻是完成對係統的防護和封閉。這時候,因為不承擔重量,板材可以做的很薄,leaf 板材厚度實測0.7mm(磨漆後)。大大減輕了係統結構重量。其上蓋板盡管板材薄,但感覺沒有變形,強度很好。這就是通過設計達到的目標。
在輕量化方麵,我們做過一個計算(以約1500×1200×45mm包絡結構),采用框架結構設計後,減重可以達到約20%,更重要的是“安全性”通過結構設計而加強。真正讓設計“有的放矢”。
2、 對電池係統保護的“多層”安全結構設計

第一層,來自車身的安全結構:當然,這一層不是電池係統結構所能為,需要車身來設計。但需要電池係統提出需求,配合整車完成集成設計。

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三+6模式

正碰後的狀態:

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三+6模式

第二層, 來自殼體材料設計:多種材質應用,滿足結構功能需求。

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三+6模式

選用不同材料,更是“有的放矢”的完美體現。也是係統輕量化要求。畢竟電池係統太重了。需要減負。當然了,從成本角度,不太適合小批量或樣品生產製作。更適合量產產品。
第三層,來自結構特征設計的保護:饋縮結構是完成碰撞“後”的吸能,是被動的防撞結構;外框空心內加強梁結構是碰撞“前”主動防撞結構。它既起到了加強作用,也兼顧了輕量化。這個結構特征,在Tesla 也有應用(其實在車身設計中,是非常成熟的技術)。但是,在電池係統殼體設計時,很多時候並沒有把這種技術移植過來,有時一味的追求輕量化,而犧牲了安全結構。

第四層,布置結構,對插件、電氣盒的有效安全保護

什麼是動力電池係統設計結構三+6模式

我們都知道ASIL 評級中,一般把電氣盒(繼電器)功能安全定義為 C 等級,但從整個電池係統來講,從失效台階順序分析,也是不允許先於其它係統零件失效。所以,從設計保護角度,是需要重點考慮的。我們看leaf 設計,基本都放在了係統和車輛的“中心”位置。Tesla 、volt 也是這樣設計的。
這一點,非常值得學習。我們又是如何做的呢?兩個字:設計 “任性”。把插件或維修開關布置於係統或車輛位置的側麵(出於操作方便或結構限製等原因進行了讓步設計)。車輛在側碰撞狀態,側麵是薄弱的,這個時候,布置在側麵的電池係統插件,風險和失效的發生率將大大增加。
上述分析,主要著重框架結構及安全重點設計。主要想說明,隻有在結構功能清晰的同時,設計才能突出重點。當然了,我們同樣會提出一個問題,麵對今天多種材質(非金屬殼體、鑄鋁殼體、擠壓鋁材拚焊殼體)、多種結構形式(箱式、半箱式、托盤),“三 + 6”模式可以適用嗎?讓我的小結來回答。
小結
1、“三 + 6”模式,提練的是設計精髓。是適合多種材質、多種形式殼體的。隻不過,在具體設計時,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、輕重選擇的問題。比如,托盤式的擠壓實驗,就沒有箱式框架設計後的殼體效果好,是因為結構形式所限。這一點我非常有感觸(我正好目睹國外兩款某知名品牌電池係統的擠壓實驗,得出的結論)
2、“三 + 6”模式 可以幫助我們把結構設計元素“標準化”。方便移植到不同項目,成熟的設計可以減少設計失誤。
3、“三 + 6”模式 更看重的還是“安全”設計 。這是核心。
注解:為什麼更多引用leaf 說事
首先,leaf 在安全性設計方麵,堪稱是經典之作。理由是leaf從2010年12月發布第一款到2016版,盡管電池係統能量密度不斷提升,電芯調整,模組框架調整,但其結構設計精髓沒有變化。特別是從2010版獲得五星級碰撞殊榮(歐洲安全性能)算起,其銷量幾十萬輛,極少聽說來自電池的安全事故,取得的成功,恰是這些基礎設計堆積起來的。
其次,對比tesla、寶馬等殼體結構設計,leaf仍然不輸於他們。同時也發現有很多相似之處。至於說,誰學習誰的,就不得而知了。讓我們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步,這是真理。
文章詳情麵廣告
此文關鍵詞: 動力電池 係統設計 結構 三+6
Baidu
map